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实施民用非动力核技术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的公告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10:51:30  浏览:917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实施民用非动力核技术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的公告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实施民用非动力核技术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的公告

   
  为贯彻落实“十五”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民用非动力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经研究,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组织实施民用非动力核技术高技术产业化专项(以下简称专项),现将有关情况公告如下:
  核技术是基于原子核科学基础知识、粒子加速与射线产生的原理和方法,利用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物理、化学或生物效应为人类各项事业服务的交叉学科领域。除核武器与核电之外的民用非动力核技术的应用涉及工业、农业、医疗健康、环境保护、资源勘探和公众安全等领域。
  民用非动力核技术的发展不仅有力推动了其应用领域如医学、环境等高技术领域的发展,也形成了一个新的高技术产业领域——民用非动力核技术应用产业。主要包括:核探测成像装置、新型放射性诊断和治疗装置及创新药物、烟道气辐射脱硫脱氮关键技术及设备、辐射加工、辐射灭菌、材料改性、新型辐照加速器等辐照装置以及同位素制品等。
  为了实现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核技术作为一类特殊商品,不仅是加强国防建设,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同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面对加入WTO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尽快培育、壮大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使其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是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国新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
  一、 专项的工作思路与指导原则
  发展民用非动力核技术应用产业,必须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为目的,以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基础,把握好技术发展方向,突出产业发展要素的合理配置,加快核技术与其他产业领域的融合,促进大型核技术应用企业的形成,大幅度提高产业整体创新水平和产业核心竞争力。
  1、促进民用非动力核技术与相关产业的交叉融合,推动核技术产业从技术驱动型到市场拉动型发展模式的转变,培育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和企业集团的形成,建立有利于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长远发展的内在机制。
  2、加速有重大需求和技术基础的新型民用非动力核技术应用产品的产业化进程,特别是技术含量高、产品性能-价格比好,市场前景广阔、对其他领域的带动作用大的重要核技术应用产品的产业化。
  3、突出自主创新、综合集成与技术合作、技术引进相结合,加速发展我国特色、优势技术领域,特别是在核探测和成像、系列加速器、放射性诊断和治疗装置、同位素及制品、辐照材料改性、环保应用等国内需求旺盛、带动性强、具有较好基础的技术领域,建设若干国家工程中心,形成我国具有关键技术创新能力、工程化系统集成能力的产业化基地。
  4、重视项目的产业化基础和申报单位的建设条件。鉴于核技术应用产业的特殊性,在强调项目的市场需求和技术水平的同时,还要求项目产品必须具备有关主管部门颁发的批准文件。对于项目申报单位,应具备较强的经营、管理、筹资等方面的能力。
  二、 专项的主要目标
  加快高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引导、推动我国民用非动力核技术应用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增长,促使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在5年左右达到1000亿元的产业规模,并保持年均15%以上的增长速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以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格局,促进5大类若干系列产品的产业化,形成具有相对优势的特色产业领域;强化交叉融合、技术创新和技术转化能力,需求牵引和技术推动相结合,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形成产业技术持续创新机制,提高产业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三、 专项支持的重点技术方向
  (一)核探测成像技术系统。用于海关等领域的大型核探测系统,包括射线探测装置、高精度工业CT无损检测系统、小型化和智能化的爆炸物和毒品的检测装置、用于工业过程在线测量系统以及医疗显像装置等。
  (二)新型放射性诊断和治疗装置及创新药物。包括用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肿瘤、心脑血管等疑难疾病的医院中子刀、g相机、PET、SPET、放射性创新药物等。
  (三)射线技术在环保领域应用。包括烟道气辐射脱硫脱氮关键技术及设备、城市饮用水辐射净化技术、城市废水辐射处理关键技术和设备。
  (四)应用辐射加工和材料改性。包括辐照改性交联线缆、橡胶硫化、发泡材料、表面固化、离子注入、碳化硅(氮化硅)陶瓷纤维等。
  (五)新型辐照加速器等辐照装置以及同位素制品。包括不同能量、不同用途的加速器,如高能高功率甚至是连续波的电子辐照加速器等新型辐射装置,放射性同位素生产装置及同位素制品。
  四、专项实施的组织方式
  专项将从2004年起在2-3年内分年度滚动实施,根据上述内容,具备项目申报条件的单位可通过项目主持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发展改革委、计委、经贸委,计划单列企业集团)向国家发展改革委申请立项。国家发展改革委2004年第一批项目申报截止日期为2004年3月31日,第二批项目申报截止日期为2004年6月30日。专项组织实施的原则及具体要求参见《国家计委、财政部印发关于组织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实施意见的通知》(计高技[2000]2433号)、《国家计委关于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指导性意见》(计办高技[2002]767号)。在项目主持部门申报的基础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照公正、公平的原则,组织专家评选,择优支持。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四年一月三十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转发《关于加强技术改造项目管理防止出现新的资金缺口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中国建设银行


转发《关于加强技术改造项目管理防止出现新的资金缺口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1992年3月7日,中国人民建设银行

建设银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计划单列市分行:
现将国务院生产办公室、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技术改造项目管理防止出现新的资金缺口的暂行规定》转发给你们,并就技改项目管理方面提几点要求,望各行切实贯彻执行。
一、根据文件规定,项目总投资应包括建设期利息,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等。在参与技术改造贷款项目前期工作时,各行要认真审查项目投资是否已经打足。对按照产品纲领组织生产确需增加流动资金的,也应在有关立项文件中列明,并落实资金。
二、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因物价、汇率调整等政策性因素而超过原批准投资概算的,应按规定程序调整概算。超支部分一般应由企业自筹解决,确有困难的,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可适当追加贷款指标。追加贷款原则上不超过原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的资金来源中所占的比例。增加贷款部分由批准行在上级行核定的信贷计划内自行平衡解决。
三、国家重点技术改造专项和限额以上项目向我行申请贷款时,不论最终由哪级行承贷,均需报总行审批,任何行不得越级承诺。

附件:关于加强技术改造项目管理防止出现新的资金缺口的暂行规定
全国清理三角债工作,从清理基本建设、技术改造项目投资缺口的源头入手,已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中央工作会议关于调整结构、提高效益的精神,为了进一步加强技术改造项目管理、资金管理和检查监督工作,防止今后技术改造项目出现新的投资缺口,造成新的三角债,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特作如下规定:
一、技术改造项目的投资必须打足。技术改造项目的总投资应包括改造期贷款利息、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等,并充分考虑外汇汇率变化和物价调整等因素.
二、坚持技术改造内涵扩大再生产的原则,尽量不增加新的流动资金。但对按照产品纲领组织生产确需增加流动资金的,在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中要单独列出,并落实资金来源。
三、加强项目咨询评估,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 限额以上项目和国家重点技术改造专项贷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原则上要委托有资格的咨询单位评估。咨询评估单位应从国家利益和行业具体情况出发,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项目改造内容、技术含量和水平、原料来源、产品市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测算,以及投资是否打足、计算是否准确、资金来源是否合理和落实、项目是否可行等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估,并对评估结论负责,评估费用按照谁委托、谁支付的原则,由委托单位支付,不准向企业收取,否则按违纪处理。
四、对项目的审批要按审批程序严格把关,所有限额以上技术改造项目不管资金来源如何,均须报国务院生产办公室审批,行业主管部门和各地技改主管单位均不得审批;限额以下项目,按项目隶属关系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经委(计经委、生产委)审批。其中,地方项目的审批文件,要抄送国务院有关行业主管部门。不得把限上项目压低投资或划整为零变为限下项目,也不得把若干限下项目打捆成限上项目,否则经审计部门审计,确属弄虚作假的,要追究当事人和项目审批单位的责任,因此造成的投资缺额,由企业自行解决。
五、年度计划要按照项目合理工期需要安排资金。对续建项目,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效益好需加快进度的,可提高贷款比重,保证按期或提前投产达产;对市场疲软、效益不好的项目,停止安排贷款。对新开工项目,一定要严格审查,打足资金,宁可调减项目,也不得预留资金缺口。凡预留资金缺口的,一经发现,要停止批准新开工项目。各专业银行应按照计划安排、按期发放贷款。
六、技术改造项目的自筹资金必须落实。部门和地方筹措的资金要按建设进度及时安排和供应。企业自筹资金要符合国家规定,银行贷款不得充作自筹资金。为了保证自筹资金的来源,企业必须按国务院发布的《国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试行条例》规定足额提取折旧基金,专户存储,专款用于技术改造和新措施,不得挪用。
七、不得任意超概算。初步设计要严格按照已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编制和审批,不得任意改变改造内容和变更资金来源。项目概算超过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投资的10%以上,或原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不合理确需调整的,要报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单位审定。项目实施中因物价、汇率调整等政策性因素而超过原批准投资概算的,由原审批项目初步设计的单位负责调整概算的审批,并落实资金来源,原则上应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的资金来源的各类资金比例,由提供各方承担。需要增加安排国家专项贷款的应先征得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省级经委(计经委、生产委)和承贷银行的同意;需要增加一般设备贷款的,要征得省级经委(计经委、生产委)和地方承贷银行的同意。调整概算的审批文件,要抄送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单位、行业主管部门和有关银行。
八、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由企业委托设计单位编制,任何部门不得采用行政或经济手段干预。设计概算,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计费范围和标准进行编制,不得任意提高或降低。凡不按规定编制的,要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行政、经济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尼泊尔国王陛下政府汽车输协定

中国 尼泊尔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尼泊尔国王陛下政府汽车输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尼泊尔国王陛下政府(以下简称缔约双方),本着进一步促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尼泊尔王国业已存在的传统友谊和密切合作的愿望,考虑到汽车运输有利于发展双边贸易和经济合作,希望在互利的基础上发展两国汽车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条

  缔约双方同意,两国间定期和不定期的汽车旅客(包括游客)运输、货物(包括邮件)运输通过两国相互开放的边境口岸和公路进行。具体线路和通过口岸在实施细则中规定。

  第二条

  定期、不定期汽车运输由缔约双方主管机关协商进行。

  第三条

  缔约双方主管机关对行车路线中经过本国国土路段的缔约另一方车辆发放许可证。

  第四条

  一、如果空车或载货车辆的尺寸或重量超出缔约另一方国内所规定的限制,以及运送危险品,承运者应取得缔约另一方主管机关的特别许可证。

  二、如果本条第一款所指的特别许可证规定了汽车行车路线,则运输应按这一条路线运行。

  第五条

  一、本协定所指的运输,只能由根据本国国内法律获准从事国际汽车运输的承运者担任。

  二、从事国际汽车运输的车辆应具有各自国家登记的标志和识别标志。

  第六条

  虽有本协定其它规定,缔约一方的承运者不得经营缔约另一方领土上两点之间的旅客和货物运输。

  第七条

  在进行本协定中所指的货物运输时,应采用各自参照国际通用货单格式的本国货单。

  第八条

  一、从事旅客运输或货物运输的汽车驾驶员,应具有与其驾驶的车辆类型相一致有效的本国或国际的驾驶证及本国的车辆登记证件。

  二、本协定所规定的许可证及其它证件,应随车携带,并应主管机关检查人员的要求出示。

  第九条

  与本协定所述客货运输有关的具体问题,可直接由缔约双方的主管机关协调。

  第十条

  根据本协定所进行的支付,将以自由兑换的货币或按缔约双方已达成或随时达成的双边协议所规定的货币支付。

  第十一条

  一、根据本协定所进行的运输,对运入缔约另一方领土的下列物资,免征关税:

  (一)各类运输车辆按额定的油箱和备用器皿所装的在工艺和设计上与发动机供应系统有关的燃料;

  (二)运输车辆途中所必备的润滑油;

  (三)用于维修国际运输车辆的备用零件和工具,上述物资需履行报关手续。

  二、没有使用过的零备件应运回国,而替换下来的零件应运回国或者销毁,或者按缔约相应一方规定交出。

  第十二条

  根据本协定所进行的客货运输车辆,承运者应提前办理该车第三者责任保险。

  第十三条

  有关边防、海关和卫生检疫及税费等事宜,按缔约双方参加的多边条约或缔结的双边协定规定执行。但遇有根据上述条约和协定不能解决问题时,则按缔约各方的国内法律执行。

  第十四条

  运送重病人员以及运送动物、易腐货物的车辆和客运班车,边防、海关和卫生检疫应予以优先查验。

  第十五条

  缔约一方的承运者的车辆在缔约另一方领土上时,应遵守该国的交通规则及其它法律。

  第十六条

  为确保本协定的执行,缔约一方的主管机关应缔约另一方建议,可直接接触,协商解决客货运输许可证制度有关问题,以及就使用已发放的许可证交流经验和交换信息。

  第十七条

  在解释和执行本协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切分歧,缔约双方将通过谈判和协商加以解决。

  第十八条

  本协定不涉及缔约双方签订的其他国际条约中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九条

  一、本协定自签字之日起生效。

  二、缔约双方应在本协定生效之日两年后重新审查协定执行情况。

  三、本协定有效期五年,如缔约任何一方未以本条第四款形式通知缔约另一方,要求终止本协定,本协定将自动延长五年。

  四、缔约任何一方可提前六个月以书面通知缔约另一方终止本协定。

  本协定于一九九四年五月六日在北京签订,一式两份,每份均用中文、尼文、英文写成,三种文本同等作准。如在解释上遇有分歧,以英文本为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尼泊尔国王陛下政府代表代表李居昌希巴拉吉·乔希(签字)(签字)

  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尼泊尔国王陛下政府汽车运输协定》议定书

  为执行一九九四年五月六日在北京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尼泊尔国王陛下政府汽车运输协定(以下简称协定),双方达成协议如下:

  一、协定中的“主管机关”系指

  中国方面:

  在第二、三、九和第十六条中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及其授权的西藏自治区交通厅。

  在第四、八条中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及西藏自治区交通厅、公安厅。

  尼泊尔王国方面:

  在第二、三、四、九、十六条中指的是工程运输部及其授权的主管部门。

  在第八条第二款中指的是:a有关地方当局;b有关地方警察局;c有关移民局;d有关海关。

  二、协定所提到的下列术语应理解为:

  (一)“运输车辆”:在货物运输中指普通载货汽车、厢式货车、拖挂载货汽车和牵引汽车。

  在旅客(包括游客)运输中指公路客车,即规定用来运送旅客并配备不少于8个座位的客车(驾驶座位除外),以及如果需要时单独运送行李的车辆。

  (二)“定期运输”:指以缔约双方的运输车辆承担的,按双方事先商定的行车路线、班次及行车时刻表、始发站和终点站及中途停车站点运行的运输。

  (三)“不定期运输”:指所有其它种类的运输。

  三、协定第三条所述的许可证,不免除承运者和货主按各自国内的法律规定应办理的海关手续。

  四、协定第十三、十四条中的“卫生检疫”应理解为对人、动物及植物的防疫检查。

  本议定书是协定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本议定书于一九九四年五月六日在北京签订。一式两份,每份均用中文、尼文和英文写成,三种文本同等作准,如在解释上遇有分歧,以英文为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李居昌

尼泊尔国王陛下政府代表希巴拉吉·乔希(签字)(签字)